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校园文化专栏

西青区杨柳青第一小学未来三年文明校园创建实施方案
时间: 2020-12-14

西青区杨柳青第一小学未来三年文明校园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务实求新的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各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建设、党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担当社会责任,建设昂扬进取、人文滋养、平安有序的文明校园,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目标要求

    持续开展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使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民主法制观念和人文素养进一步增强,让学校处处洋溢修身立德、人文关怀、文明风尚,知行合一。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内部治理、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持续建设持续提高,学校文明校园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努力实现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师生知晓率100%,师生参与率100%

   三、创建计划

   (一)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市委重要精神,重视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学习;持续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学校“立德树人”特色品牌。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两纲”教育有新深化,重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建设,开展学科德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梦、校园美、修身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学校精神引领,文化生活丰富

   加强对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传播,充分展示学校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结合重要节庆日、重要仪式和主题活动,开展党史和国情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做到学校文化场所设施配置和管理完善,活动内容丰富,能满足师生文化教育活动的需求;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及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和养成。

    (三)党的建设加强,主体责任落实

    坚持校长负责制,健全“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制,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组织开展好党内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党员民主评议;落实党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八项规定”,落实廉洁文化进校园;学校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制度完备;畅通师生员工表达诉求渠道;健全工会组织;落实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机制;做好关工委、统战等工作。

    (四)教育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实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新课程标准,主动承担教改任务,推进改革项目实施;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章程,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依法办学机制;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开展好创新实践活动,深化减负增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好语言文字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成长的环境。

    (五)平安健康达标,校园环境优化

     建立学校平安单位创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等工作制度,有效做好校园安全预警防范和突发事件处置;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水平达标;健全卫生预防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网络;学校后勤服务规范,监管有力;加强生态校园和特色人文景观建设,推进节约型校园创建。

    (六)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学校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社区文明创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支持社区教育工作;主动参与学习型社会活动及城市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拥军优属、“双结对”等同创共建活动,落实献血等社会责任;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诚信、公正、奉献形象。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推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六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积极倡导“五个一”修身实践(爱国教育、经典阅读、公益奉献、志愿服务、专题培训),形成向上向善的学校文明风尚。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师生便于参与且乐于参与的平台。发挥学校文化积淀和学科优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创新发展和传播交流。

    (二)家校合育,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定期对校内的单亲生、困难生、后进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及家庭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利用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家庭教育大讲堂,家长义工服务等活动,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三)大力选树师德先进典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演讲,师德考评,塑造和弘扬,引导教职员砥砺奋进。要把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融入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

    (四)构建师生诚信体系

    把学校诚信制度建设、师生诚信教育作为学校诚信建设的重点。学校在推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教师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大力提倡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严肃查处施教行为不端、从教行为不廉等问题;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教育,将教育融入活动,渗入学科教学、纳入评价。

    五、创建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相关人员,及早部署、及早行动。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创建工作计划,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交流等工作,确保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顺利推进。

    (二)注重宣传,精心组织

    学校在创建中要积极宣传创建文明校园的重要意义,建立专题宣传栏,同时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新媒体平台等载体全方位宣传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使创建工作人人皆知,形成上下重视、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并共享创建成果。

   1.根据创建工作责任分工,各部门每月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月末将材料汇总上交到德育处审核、存档,同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2.“文明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开展的各项进行评价验收。

六、 工作建议 

1.形成全员参与创建的工作机制。通过行政例会,校务会,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向老师们积极宣传,开展创建文明校园的必要性。知晓率达到100%

2.继续按照创建流程开展工作。由一把校长任组长,党务人事、教务、德育、总务等部门按照六好的标准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完成创建工作。